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钢企展馆

攀钢:从征服“呆矿”到击楫中流

发表时间:2019-11-05 14:23作者:汪云富

半个多世纪前,这里深藏的宝藏还不为众人所知;今天,这里早已名扬中外。

这一巨变,是一代代攀钢人创新不止、勇攀科技高峰的结果;这份荣耀,更是攀钢人卧薪尝胆、砥砺奋进的真实写照。

因科技创新而立,历经数代人的奉献,在这片当年“七户人家一棵树”的不毛之地,崛起了百里钢城、钒钛之都,建起了我国第一个以资源命名的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攀钢,注定在我国和世界冶金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零的突破

攻克冶金百年难题,开启攀西资源利用篇章

通过近三年的整理,李身钊撰写的《回顾攀枝花矿铁钛分离技术的突破》,日前在《中国冶金报》“我和我的祖国主题征文”刊发后,立即引发广泛热议。

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好评,让这位曾任研究院炼铁研究室主任、信息中心主任,参与原冶金部攀枝花铁矿冶炼试验组在承德、西昌、首钢试验的80岁老人,心情难以平静。

他说,那段峥嵘岁月,用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了没有科技创新就没有未来的真理。

攀西地区拥有储量丰富的铁矿资源,也蕴藏着占世界第一的钛资源、世界第三的钒资源,是富甲一方的“聚宝盆”。

但是,由于资源禀赋,攻克用普通高炉冶炼高钛型钒钛磁铁矿成为世界性难题。20世纪50年代,国家曾三次把攀西矿送到苏联试验,均被判定为“呆矿”,不可能用高炉冶炼。

“攀枝花不是有铁矿吗,为什么不建钢铁厂?”

为了党中央的战略决策能落地,1964125日,原冶金部攀枝花铁矿冶炼试验组在北京成立。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方毅,曾9次专题召开攀西战略资源综合利用工作会议,8次到攀钢实地视察调研,倾注了大量心血。

“试验成败,关系到三线后方基地建设战略设想能否付诸实践。”时任冶金部部长吕东的一席话,让包括李身钊在内的试验组“108将”,体会到了沉甸甸的使命。“绝不能成为千古罪人!”成为英雄儿女的铮铮誓言。

197071,攀钢1号高炉产出第一炉铁水。它辉映的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从此,“呆矿”在攀钢手里化作了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造福的“利器”,攀钢人用热血熔炼钢铁,用青春浇灌芳华,齐心协力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题,演绎出一曲曲壮丽凯歌。

由攀钢创造出的普通高炉冶炼高钛型钒钛磁铁矿的新工艺,实现了高钛型钒钛磁铁矿从无法冶炼到工业生产的跨越。1979年,该技术成果获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奖、国家发明一等奖。

一代代攀钢人胸怀祖国,不仅从难以冶炼的钒钛磁铁矿中“拿”出了钢铁,也“拿”出了钒和钛,创下冶金史上的奇迹:

——1999年,钒钛磁铁矿高炉强化冶炼新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攀钢成立以来,在钢铁、钒、钛产业创新中取得的重大标志性科研成果高达50多项,为实现强国梦功勋卓著。

——至2018年底,攀钢累计申请专利7468项,专利授权达到5165项;2018年攀钢专利保有量名列四川省企业第一名;在日前发布的《中国钢铁企业专利创新指数(2019)》中,攀钢勇夺“最具专利创新力企业”榜眼荣耀。

——自20133月国家批准设立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以来,攀钢6年获得国内外专利授权3332项,多项关键技术实现突破,成为当之无愧的核心企业!

……

“累累硕果,诠释着创新这一攀钢人的核心文化基因。”攀钢技术发展部部长刘丰强对此感同身受。

书写传奇

拳头产品举世瞩目,钒钛产业快速发展

824,一则喜讯从攀钢钒冷轧厂传出:经过一年多的攻关,热浸镀锌铝镁合金镀层钢板首次批量试制成功。

攀钢钒板带冷轧首席工程师周一林说,作为国内家电板第一品牌,攀钢率先研发成功满足欧盟RoHS指令要求的家电板。不断创新,我们有信心在未来继续领先。

而在半个月前,200公里外的西昌钢钒炼钢厂成功冶炼出强度级别2000兆帕的汽车用钢。这标志着攀钢炼出国内最高级别汽车用高强钢,已具备系列高强钢生产能力。

“开启钒钛磁铁矿的综合利用,使我们成功开发出汽车面板用钢以及系列热镀锌板。”研究院汽车与家电用钢研究所项目团队经理、一级专家、教授级高工郑之旺对此感到自豪。

郑之旺的自豪,是他见证了攀钢钒钛资源综合利用从无到有、品种结构不断优化、拳头产品日益壮大的进程。

投产初期,攀钢只能生产单一的普通沸腾钢。主要产品钢坯因品种少、质量差、气泡多而被用户讥讽为“攀大麻子”。

55年来,创新推动着冶炼工艺技术重大突破,助力产品升级换代,攀钢不仅早已甩掉了“钢坯公司”的帽子,也实现了由“钢材公司”到“材变精品”的战略性转变:

——投产10年,攀钢钢种增加到108种,以钢轨为代表的系列拳头产品生产从此有了基础。为满足我国铁路重载化的需求,攀钢亟需投建一条在线热处理钢轨生产线。面对国内技术空白、国外技术封锁,攀钢人自主研发,独辟蹊径,成功超越。目前,攀钢已成为世界上覆盖标准最广、规格最多的钢轨生产企业,能够生产世界最高要求和最严标准的钢轨系列产品。在我国已投运的高速铁路中,有70%的钢轨来自攀钢;重轨出口保持绝对领先地位,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名符其实的民族品牌。

——1979年,雾化提钒投产,使我国由钒进口国一跃成为钒出口国。1997年,攀钢开始攻克钒氮合金这一当时世界顶级技术的艰难之旅。此前的20多年,由于技术难度高、生产难度大,能做到商业化生产的美国钒公司,一直实施技术封锁。经过数年探索攻关,2001年,国内首条钒氮合金生产线在攀钢建成,外国企业独家垄断全球市场的格局从此改写;2012年,攀钢开发出航空航天领域结构材料中最重要的添加剂钒铝合金,打破了全球只有美国和德国实现工业化生产并占领市场的局面。

——1981年,建成年产5万吨钛精矿生产线,结束了钒钛磁铁矿不能作为钛资源利用的历史;2018年,钛精矿突破百万吨,稳居全国第一;今年前8个月,同比又增产9.41万吨。攻克微细粒技术、突破钛白粉生产瓶颈、打造特色钛材钛合金深加工产业,创新,正激发着攀钢人充分挖掘攀西“聚宝盆”的无穷魅力!

始终牢记开发攀西战略资源的使命和初心,围绕重大科技难题攻关,攀钢打造从资源到产品的完整产业链,已建设成为全球第一的产钒企业,我国最大的钛原料和产业链最为完整的钛加工企业,国内第一、世界顶级的钢轨生产基地,我国重要的汽车用钢、家电用钢、特殊军工钢生产基地。

再创辉煌

系统构建第三代技术体系,世界顶级新材料公司建设步伐加快

经过相关单位的共同努力,钒钛磁铁矿选-冶联合绿色制造技术与示范项目,目前正在攀钢有序开展。

“首轮工业试验,白马铁精矿品位提高了23个百分点,生铁再降成本又见成效。”研究院矿冶所所长文永才认为,围绕钒钛磁铁矿冶金分离现流程重构升级等创新方向,持续打造基于资源特色的钢铁全产业链核心竞争力正在形成。

同样作为构建第三代钒钛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体系的内容之一,股份公司氯化钛白厂相关产线对接、关键技术攻关,也在如火如荼地推进。创新驱动效果日益显现,让两年前主持1.5万吨/年氯化钛白项目创下一次投料试车运行成功的氯化钛白厂党委筹建组组长夏建辉,工作更加有劲。

2018年,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第四次省部联席会议召开,勉励攀钢“加快建成世界级的钒钛领先企业”。

今天,攀钢在铁、钒、钛资源的利用率已分别达到70%41%21%。新起点上,如何实现新的突破?

以“高效化、高值化、绿色化、智能化”为主攻方向,坚持现流程再造与颠覆性技术相结合,围绕攻克“卡脖子”技术,攀钢提出系统构建第三代钒钛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体系、加快打造世界顶级新材料公司正当其时。研究院副院长胡鸿飞说:“这对于提升攀西钒钛磁铁矿全流程产业化综合竞争力、支撑攀钢可持续发展,意义自不待言。”

围绕做大以新材料为主攻方向的研发创新产业,加强创新体系建设,构建3个特色研究院、4个国家级创新平台,深化对外合作,全力打造攀西钒钛资源开发利用升级版,成为新一代攀钢人的新使命。

半个世纪的科技攻关,攀钢改写了“呆矿”历史,开启了中国钢铁工业的新纪元;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突破氯化钛白制备、钒铝合金产业化、高炉渣提钛等关键工艺技术,加快打造成为基于攀西钒钛磁铁矿资源低成本、绿色高效分离及产业化开发利用的技术创新型企业,攀钢正紧抓机遇,续写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