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蓝海发表时间:2019-10-30 15:48 从2012年底太钢自主研发的双相不锈钢螺纹钢独家中标港珠澳大桥工程,到2018年10月24日大桥正式通车,太钢人在港珠澳大桥这一世纪工程上写下了自己浓重的一笔。这也是国内在桥梁建设中首次使用国产不锈钢螺纹钢筋。 “站在大桥上,真的十分激动”,自始至终参与港珠澳大桥用双相不锈钢螺丝钢产品的营销中心工程师曹皎婵激动不已。 材料是制造之骨。新中国成立70年来,太钢始终坚持以发展特殊钢为主,始终致力于实施精品战略,致力于品种开发和质量提升,推动太钢竞争力不断提升,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国家重大战略,并做出一系列重大部署,着力推动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习总书记突出强调,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习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我们结构优化、品种升级指明了方向。 太钢抓住供给侧改革带来的机遇,坚持创新驱动,充分发挥工艺技术装备优势和人才优势,加快结构调整、品种升级步伐,全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不断开发出一系列高精类特产品,有效替代进口,填补国内空白,为中国制造贡献力量。 太钢先后在火车轮轴、超纯铁素体不锈钢、高等级管线钢、化学品船用不锈钢、超超临界百万千瓦级发电机组用钢等一系列产品研发制造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在核电领域,太钢具备从核一级到核三级全系核电用不锈钢材料生产能力,先后用于秦山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阳江核电站等国内核电站建设,成为国内唯一可向二代半核电项目成套提供核级不锈钢材料的企业。“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计划(ITER计划)”、华龙一号、“中国环流器二号A”核聚变实验装置、神舟系列飞船、长征系列火箭、嫦娥、天宫等重大领域,都有太钢特种材料的身影。 2014年5月17日,中国工业大奖第三届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太钢一举捧回被誉为中国工业“奥斯卡”的“中国工业大奖”。这是迄今为止,山西省唯一获得此奖项的企业,也是本届评选中唯一获“中国工业大奖”的冶金企业。近年来,太钢先后获首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中国质量奖、中国质量标杆企业等重要荣誉。 这期间,太钢采用国际一流工艺技术,自主创新,先后建成不锈钢冷连轧和硅钢冷连轧两大工程,以及高速铁路用钢技术改造工程,加速推动了我国不锈钢和硅钢产品的系列化和特色化,品种结构显著优化,竞争力迅速提升。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太钢将进一步加快产品创新,引领企业走出“红海”,拥抱“蓝海”,为我国建设钢铁强国、制造强国和质量强国贡献太钢力量。 |